天津市佛教慈善功德基金會的悲路慈懷
我是來自天津的佛教比丘尼界的一位普通的尼僧。今天在這里,向各位述說一個平凡但卻能撥動您的心弦的真實故事。希望我的故事能促使社會的每一位成員都自覺地、發(fā)自肺腑地投身于公益慈善事業(yè),關心他人、關注眾生、關懷有情,促進祖國的人際和睦、社會和諧。如果是這樣,我的心靈也會感到莫大的安慰。
? ? 已經(jīng)在民政部門正式登記注冊的天津市佛教慈善功德基金會,成立于2005年。七年來,基金會秉承“慈悲濟世”的佛陀情懷,彰顯“無緣大慈同體大悲”的慈悲宗旨;堅持愛國護教的基本理念,踐行莊嚴國土、利樂大眾的社會理想。雖然,一萬三千多位志愿者的投身參與、三千多萬善款的募集襄助,惠及面涉及十六個省市、自治區(qū),在整個中國社會龐大人口背景下,顯得是那樣的微不足道,勢單力薄。但我們相信,基金會是娑婆世界一瓣溫馨的心香,如同綻放于佛教法苑的朵朵清蓮;基金會是如此的嬌嫩,又是那般的平凡,只要你走近她、理解她,那她帶給你的驚喜不已、芬芳飄逸、將令你為之動容、動情、動心。七年的精進耕耘,數(shù)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,眾多檀越積極投入,無數(shù)信眾自覺奉獻,促使基金會在廣闊的華北和東北地區(qū),展開了大量的慈善濟世的活動?;饡谧陨韷汛蟮耐瑫r,也惠及了更多的民眾。撫慰鰥寡無望的老人、體恤孤獨無助的弱者、接濟貧困拮據(jù)的家庭、資助莘莘學子的學業(yè),成了我們常態(tài)的工作內(nèi)容,日常的關注焦點。
? ? 參與賑災救助、投身動物拯救、幫助失學兒童等等,使我們的關注焦點隨著社會熱點的興起而轉(zhuǎn)移。從西南橫斷山脈中的汶川,到西北青藏高原上的玉樹,地震災區(qū)的現(xiàn)場,印上了基金會的足跡;在福利院孤兒們,到智障學校的學生們,這些需要關愛和呵護的孩子們的眼瞼中,映入了基金會的身影;從傳統(tǒng)的打井用水到鋪路架橋的公益事項,到當代所特有的認養(yǎng)國寶大熊貓和美化環(huán)境、興建天津濱海新區(qū)慈心林,眾多的公益事業(yè)中,打上了基金會的烙??;而關注義診施藥于社會弱勢群體、情系汶川受災民眾的災后重建與生活安排,關心貴州冰凍災害受災群眾的生活自救、關懷困難寺院的自養(yǎng)和道場活動的維持,一切的一切,都成為播撒佛陀慈悲本懷的種子,基金會愛心流露的平臺,佛教適應社會、關愛眾生使命的載體。
? ? 天津佛慈基金會是以薦福觀音寺七十位尼眾法師為主體的。我們不僅在上述眾多慈善活動的第一線,可以見到她們身先士卒、率先垂范、言傳身教的身影,更能感受到她們兢兢業(yè)業(yè)、任勞任怨、眷顧眾生的悲心流露、人格風范。她們崇高而平凡的事業(yè),真情投入的不倦精神,確實具有無窮的攝受力、感染和感動著無數(shù)聞其聲、觀其行、得其法的有緣信眾紛紛加入到慈善公益事業(yè)行列之中。這是真正的領眾熏修,實現(xiàn)了難得的法界蒙熏的莊重和神圣。無論是天真的兒童、還是古稀的長者,亦無論是文化名人、還是體壇明星;從歷盡滄桑的老人到時尚前衛(wèi)的青年,從民營企業(yè)家到工薪布衣平民,天津佛慈基金會的感召力,將眾多有緣信眾相聚在一起,共同為創(chuàng)建可愛的祖國民眾和睦、社會和諧、人際和善的氛圍,推動中國社會的大生態(tài)的平衡,克盡綿薄、拾遺補闕,讓社會感知來自佛教界的一份真切愛心、一份真誠關心。
? ? 當一位白血病患者由于手續(xù)不全,難以得到基金會迅速幫助時,我們都為之非常揪心。但是,基金會的章程規(guī)矩固然不能破,而需要急救的患者我們又豈能視若無睹?基金會理事長毅然拿出自己的5000元,交到患者的手中?;颊吣菧I流滿面、長跪不起的身影使我們遲遲無法忘懷;患者所說的話語,讓我們至今難以淡忘:“我得的就是要錢的病,多一分錢,就多一分活的希望,女菩薩給我的是救命的錢??!”我們?yōu)槟芙o予眾生以一份生命的希望而欣慰,可我們又為由于能力所限,而不能點亮所有生命的燭光而遺憾。雖然,設立在薦福觀音寺內(nèi)的天津佛慈基金會,聲譽很高,來求助的困難者也絡繹不絕,我們也盡力一絲不茍地給予滿足;但是,我們的能力所限,能夠得到幫助的人士畢竟有限,而對于我們無能為力者,我們總有一份歉疚和不安。因此,為彌補這份歉疚和不安,基金會工作人員都不時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(nèi),悄無聲息地捐獻出自己的私房錢、甚至是生活費用。親歷親為一項項慈善活動的整個過程,從接受捐款到落實捐款的用途,使參與者都無不升華了自身的人生境界,提煉了自身的價值觀念。在感動社會民眾的同時我們自身也被深深地感染了,即使非受惠者也被真切地感召著。
? ? 扶貧助學,是我們佛慈基金會一項重要的公益慈善項目,也是在佛慈基金會成立之前,薦福觀音寺即已長期堅持開展的項目,至今已經(jīng)有十七年了。在扶貧助學項目上,我們始終堅持恪守用好善款的承諾,每筆善款都在當?shù)叵嚓P部門的協(xié)助下,親力親為,不通過任何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,將每一分錢都用在必須、必要和應當?shù)姆秶鷥?nèi),起到為惠及者的學業(yè)助推加油的作用。記得剛過新疆七五事件不久,一位受到我們資助的遼寧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09級維吾爾族學生阿依古麗寫給基金會的信,讓我們真切體會到了基金會工作的廣泛意義。她深情地說:“在我貧困的日子里,我曾經(jīng)埋怨過天意的不公,為什么我會在人生最燦爛的日子里與貧困羈絆前行;但靜靜回想一下,我又是那么慶幸,有幸得到天津市佛教慈善功德會基金會的幫助。我是一名來自遙遠新疆的維吾爾族大學生,出生于一個普通農(nóng)民家庭。當我拿到錄取通知書時是如此的開心,但是想到高校的費用就特別的失落。母親是普通的農(nóng)民,靠著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計,而且已年邁體弱。正當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,是你們給了我希望。去年,你們?yōu)槲野l(fā)起了慈善募捐活動。謝謝你們給了我一個繼續(xù)學習的機會。謝謝你們的愛心,讓我體會了人間的真情和溫暖!是你們的愛心,給了我笑著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!是你們的愛心,支持著我追求夢想!不知死,焉知生?在你們愛心的支持下,我一定要堅強地實現(xiàn)我的夢想,不會放棄我身邊這么多關心、愛護和幫助的人。”一個維吾爾族大學生,表達并不精準簡練漢語,卻精確地展現(xiàn)著一顆對佛慈基金會及幫助她的善良的人們的感激之心。她是一位維吾爾族姑娘,依照民族信仰習慣,也不可能是一位佛教信徒,但是,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的精神,是沒有種族、民族、信仰、地域等界限的。在中華大地各族民眾都是我們血濃于水的同胞,不同信仰的群體、鄉(xiāng)村都市的各界群眾,都是我們親如手足的姐妹兄弟。我們意料不到的是,由于我們的慈心悲愿,為各族人民之間的理解和親情添加了凝固劑。
? ? 尼眾法師在慈善事業(yè)的開展中,雖然沒有多少慷慨激昂,也很少豪言壯語,但卻多了一份細膩,平添了一份溫情,這得益于尼眾特有的稟賦。從細微著眼,從小處著手,點點滴滴的積累、細水長流的積淀;觀世間疾苦之音,其體貼入微,細膩溫馨,是觀音菩薩的情懷,也是廣大尼眾法師的真情體現(xiàn)。從佛陀的姨媽愛道女之始,直至當代的通愿、隆蓮、證嚴諸尼眾界大德,踐行佛道、展露悲憫、謹守八敬、濟世利生。佛慈基金會的同仁,以觀音菩薩與前賢大德為楷模,自覺肩負佛陀菩薩的使命;以中華民族與各族民眾為牽掛,自然承擔民族兒女的職責。多年來,我們深切地體會到:公益并非一時的惻隱之心,更非隨眾的自然附和,而是倫理的實踐、正念的體現(xiàn),是真切的服務眾生;慈善亦不是狹隘的利益親友,更非功利的惠施大眾,而是怨親的平等、無私的相待。慈悲濟世更非用以衡量計較別人的標桿,而是自我踐行實踐、身體力行的自覺規(guī)范。佛陀有“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”之本懷,中國前賢有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情懷,由此,慈善即體現(xiàn)于物質(zhì)上的普被群倫,更表現(xiàn)于精神上的撫慰蒼生。佛教信徒需要獨善其身,更應兼善天下。基于上述的理念,佛慈基金會的同道們在所做的每一項慈善事相中,都滲入了佛教徒的慈心悲愿,視作修持精進的契機和資糧。是慈善事業(yè),為我們鋪就了體驗佛陀“三輪體空”之理、契合佛陀本懷之路。雖然,我們的事業(yè)獲得了社會各界給予的贊譽,得到了黨和政府賜予的榮譽,但我們將這一切,始終視作不斷精進、開拓進取的鞭策和激勵。
? ? 不為自身得安樂,但愿眾生得離苦,這是我們永遠不變的愿力;踐行人間佛教濟世情懷,傾聽世間眾生心聲呼喚,是佛慈基金會各項事業(yè)的基礎;感動蕓蕓眾生體驗人間真切情感紐帶、感召社會各界培育慈心悲愿風尚,是我們一切慈善事業(yè)的歸宿!
2012年于天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