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 ?每年農(nóng)歷的四月初八是佛教創(chuàng)始人釋迦牟尼佛的誕生日,這一天全世界的佛教信眾都要舉行隆重如法的慶祝和供養(yǎng)儀式,俗稱“灌佛會”或“浴佛節(jié)”,也是后世佛教徒紀念佛陀誕生的儀式、佛教四眾弟子歡喜的節(jié)日。
? ? ?薦福觀音寺的尼僧們在佛誕前數(shù)日就開始準(zhǔn)備香花燈涂果,迎接佛誕日的到來。首先要采集嫩綠的柳樹枝葉來編織一座“毗蘭園”搭建在一米多高的木制框架上,象征著佛出生的地方,四周裝飾鮮花、彩帶、菩提葉和吉祥燈。中間供奉黃銅浴盆凈器,里面的浴水則有一番講究,先購置檀香木、沉香木、龍腦、麝香丁香等名貴香料,微火煮之,涼后在配上藏香、貢香、茉莉香以及鮮花瓣,浴佛香水就這樣制成。佛像則要迎請一尊看似孩童的鎏金像,取名“太子像”因為釋迦牟尼佛是古印度迦毗羅衛(wèi)國國王凈飯王的太子,其母摩耶夫人懷胎臨近產(chǎn)期,一日出游藍毗尼園,行至無憂樹下,誕生了悉達多太子。為了紀念佛誕,所以在佛堂中設(shè)凈盆,在中央安置著一手指天、一手指地的釋迦太子金像。薦福觀音寺大殿正中供奉的釋迦牟尼佛也要用紅幛、哈達莊嚴,供桌上敬奉時鮮瓜果、天廚妙供般的素齋飯菜。寺內(nèi)則要升起幢幡和傘蓋,上書“南無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”和五色佛教旗。禮佛的拜團都要套上蓮花墊,佛前供燈在七日前就要常明··· ···居士們也要忙著打掃院落、準(zhǔn)備供品,還要煮1500人的羅漢菜,佛門特有的美味,由九種干貨和九種蔬菜一起在齋堂大鍋里煮俗稱“十八羅漢菜”。包括香菇、木耳、花菜、腐竹、豆泡、素雞、果仁、豆腐等。而且必須用香油來配料,相傳食者消災(zāi)免難、增福延壽。
? ? 浴佛的儀式開始于印度,是由求福滅罪的佛教要求傳衍而來的,其具有凈化身心、祈福消災(zāi)的意義。佛教以外,婆羅門教也有一種浴佛的風(fēng)俗,起源于印度人使精神清潔的思想。中國是到了兩晉南北朝時代開始普遍流行。浴佛的日期,古來有幾種不同說法,印度稱二月初八,我國云南上座部佛教稱五月十五,后來是從南傳佛教的三月后半八日換算為四月初八,于是佛誕日統(tǒng)一為四月初八。
? ? ?浴佛節(jié)法會從凌晨四點就開始了,信徒們很早就來到寺院,早殿持誦楞嚴咒、大悲咒、心經(jīng),還要拜愿回向,祝圣佛祖吉旦。正式的浴佛儀式上午八點開始,上千名僧俗云集大殿四周,舉香贊,住持和尚手托香盤,上供太子像緩步往毗蘭園安座,眾僧魚貫而隨,至壇場于上置佛,以諸香水次第浴之。各取少許洗像之水,置自頭上燒種種香以為供養(yǎng),初于像上下水之時,口誦“我今灌沐諸如來,凈智功德莊嚴聚,五濁眾生令離垢,愿證如來凈法身”眾多信眾也依次列隊繞佛,至毗蘭園于香湯盆內(nèi),安二小勺,數(shù)千人則需三四時辰,但按照儀規(guī)始終口念“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”中午時分交大供,還要啟建放生儀式,象征著佛陀的慈悲和仁愛。
? ? ?每年薦福觀音寺的浴佛節(jié)都有上千人來參加隨喜,場面隆重、道場莊嚴。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深得民心,信教群眾過著祥和的宗教生活,這離不開黨和政府英明的決策,祝愿祖國繁榮、強盛!